皮帽子(内蒙人的三件宝
时间:2024-12-21 22:31:32 出处:焦点阅读(143)
篇首语:其实最美好的皮帽日子就是,我对你闹,内蒙你对我笑。皮帽本文由小常识网(快猫官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内蒙主要介绍了皮帽子(内蒙人的皮帽三件宝-土豆 莜面 羊皮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内蒙参考价值。
皮帽子(内蒙人的皮帽三件宝-土豆 莜面 羊皮袄)
内蒙古中西部,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内蒙顺口溜
“内蒙人的三个宝,土豆莜面羊皮袄”
这句顺口溜真实地反映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皮帽人文风情和气候特点。
说起这三个宝的内蒙渊源,要追溯到90年代以前,皮帽那时候人们的内蒙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加上内蒙古地区气候寒冷。皮帽
特别是内蒙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地区平均每年适合作物生长的皮帽季节大约只有6个月左右。
这样来说,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主食类作物土豆、莜面自然是农民朋友种植的首选,而羊皮袄作为一种保暖性极强的衣服,是冬季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御寒良品。
土豆
内蒙地区盛产马铃薯,也叫土豆,而乌兰察布市是我国最大的马铃薯产区,被誉为“中国薯都”。
由于内蒙地区幅员辽阔,东西狭长,不同地区的人对土豆的叫法并不相同,西部地区人普遍叫“土豆”,东部地区人普遍叫“山药”。
内蒙东西部土豆的口感也并不相同,东部地区多雨,昼夜温差小,土豆皮薄,口感脆,适合炒着吃,口感类似铁棍山药。
西部地区少雨,温差大,土豆口感绵,适合炖或者做土豆泥。
由于缺少米面主食,土豆成了餐桌上的“老演员”,每天变着法子在餐桌上表演。蒸土豆、冻土豆、山药糊糊、山药丸子、山药鱼鱼。
那时候我最爱吃的就是红土豆(我认为口感最绵的土豆)羊肉炖粉条,不过只有重要节日或者家里来了亲戚才能吃到。
土豆能制作淀粉和粉条,因此土豆的产区往往都有淀粉厂和粉条厂。
限于条件,这边的村里人几乎都会做粉条的手艺。
其中一种做法是将土豆去皮洗净,然后充分粉碎,加水搅拌后用纱布过滤,过滤下来的水自然沉淀,沉淀下来的淀粉浆倒入少许沸水让淀粉糊化,然后再加一些明矾和盐,按照一个方向充分搅拌上劲,最后把上劲的淀粉团加入到饸烙机中压成粉条,放入沸水中定型,最后可以按照个人意愿做成鲜粉作者晾晒成干粉。
内蒙西部地区的土豆产量高,个头大,现在已经不仅是口粮,也是一种经济作物远销全国各地。
莜面
莜面就是莜麦磨成的面,莜麦是一种成熟期短,耐寒,耐盐碱的低产作物。
莜麦的主要种植地位于呼和浩特大青山北部的武川县,武川县也因其莜麦产量高,质量优享誉全国。
莜面的做法种类繁多,其中莜面鱼鱼、莜面窝窝、莜面饺饺和最普通的莜面条最常见,搭配上羊肉汤、猪肉土豆汤或者黄瓜香菜伴的凉汤蘸着吃味道最好。
莜面吃起来好吃做起来却不容易,过了秋收的季节完成农忙,家家户户都会拉着自家的莜麦到碾房或者加工厂去加工莜麦。
由于我家偏远,附近没有加工厂,村里的碾房就成了大家争相加工的地方,往往都是我先去“眊瞭”(打探情况),母亲和姐姐随后到,我牵着驴,姐姐把铺在石碾的莜麦扫到中间防止掉落,母亲负责过筛装袋子,这是我关于莜麦印象最深的事情了。
过去讲究正月初十吃莜面,据说是耗子娶妻,家家户户为了给耗子庆祝要吃莜面,同时也祈祷一年风调雨顺。
关于莜面陕北和内蒙地区还有一句顺口溜
“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的桥面饿断腰”
可见莜面在这一地区人们心中的地位。
羊皮袄
在内蒙古地区,羊皮袄只是羊皮衣物的一个代表,还有羊皮裤、羊皮坎肩、羊皮手套、皮帽子等系列产品。
在早些年,冬季农村放羊需要牧羊人赶着羊在山坡上寻找食物,草场面积大的牧民还要骑马或者骑摩托车放牧,因此,意见抗风保暖的大皮袄自然不能少。
内蒙地区寒冷风大,穿上大皮袄骑上马再大的风也不能穿透带有厚厚羊绒的大皮袄。
有些专职牧羊的人不仅在冬季穿着羊皮袄,在夏季也会穿,在夏季炎热季节,牧羊人中午十分趁着羊反刍的时间找个山坡把大皮袄蒙在头上眯一会儿,他们的说法是蒙上大皮袄草地是凉的,头顶的炎热反而不进来。
羊皮袄的制作十分复杂,要经过熟皮子-勾皮子-铲皮子-裁剪-缝制等多道工序。
这里把专门做皮子加工的匠人叫毛毛匠,一个好的毛毛匠制作的皮衣十分柔软且轻便,而质量较差的皮衣穿起来硬邦邦,有的还很笨重,十分不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内蒙人的这三件宝有的逐渐失去了餐桌上的主角光环,有的走进了博物馆,但是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却是无数人生存的法宝,这不禁让人感叹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珍惜当下美好生活,也希望那个年代永远不要再来。
你还知道关于内蒙古的那些稀奇知识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上一篇: 告别春困妙招公开
下一篇: 秋季睡前的3忌与3宜